疫情之下,如何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
发表时间: 2020-05-06 10:49:00 点击: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的背后真相,“中国梦”的提法是否虚无缥缈
疫情之下,如何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
疫情之下,孩子们不能返校,只能窝在家里,通过网络学习。这段时间,不断有家长反映孩子学习自觉性差,不知道该怎么办,有的苦笑,有的怒发冲冠。更有一次,电话一接通,家长突然大声地来了一声:你好。吓我一跳,细问之下原来是正训斥孩子。
针对家长们的关切,今天想和家长们聊一聊这个问题。
谈这个问题之前,有三个话题,希望家长们先想一想:
一是你是否认可“孩子年龄尚小,不着急给他立规矩”这种说法?
二是为什么人们都说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,你是否羡慕这样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?你是否思考过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?你是否期望即使你家境很好,也希望孩子早自律、早懂事呢?
三是你是否认为当下“中国梦”的提法有些虚无缥缈?
首先,你若是认可第一个话题中的说法,那就没必要接着往下看了,因为您要是有这种思想,那你的头疼问题大概率情况下,会一直持续下去的。
很简单:小树若想长成直溜的大树,那就要不断地修剪、扶正;或者扔在密林中,为了争夺生存的阳光,它自己也能长成直溜的高树(也有可能争不过其它的树而夭折)。再看荒野中孤零零的树,有几颗是顺溜的,有几颗是高的?
再有,一只狗,要想让它听话,是不是要从小训练,不断的给它立规矩。狗长大了再训练,不是不行,难度会很大。也许有的家长认为拿狗狗和孩子比较不恰当,其实科学研究表明:成年狗的智商和7岁儿童是相若的。
说这个话题的目的,想必家长们都明白:对了,就是面对“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”这种现象,是要家长们立规矩的。
家长们可能又要说了:这个道理我们都懂,问题的关键是怎么给孩子立规矩?心疼啊,就这么一个或两个宝贝孩子,管严了舍不得,管松了气的慌。
别急,咱们接着聊第二个话题。
家长们都知道,学校的老师们经常会给孩子们下达任务:要求他们帮着父母做家务。这是为什么呢?
不就是想锻炼孩子们的自立嘛。这个回答,对,也不对。
说对,是因为这个回答,只是老师要求的表层涵义。说不对,是还有深层的涵义。
是到了揭开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秘密的时候了。
家境不太好的家庭,家长们为了生计,整天忙得像孙子似的,回到家的时候大多都是身心俱疲,哪里有时间和精力过多地过问孩子的学习。
但是,他们疲惫的神态,以及对不能给予孩子更好地陪伴的愧疚和心疼的表情和眼神,是遮掩不住的。
而这些,是会深深刺痛孩子的,会让孩子自觉的,默默地帮着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。
而这时,这些家长们没有什么过多的动作和话,有的可能是看孩子时欣慰的眼神和表情,也可能是一句很朴实的话:娃啊,一定要好好学习,长大后别像老爸老妈这样,现在想想真是好后悔啊。
就是这样简单的表情——欣慰,会让孩子感到“快乐”。是的,就是快乐。因为孩子感到一个小小的举动,能减轻父母的负担。也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“有用”,感到自己对这个家庭,对爸妈是有用的,感到自己“长大”了。
这种“长大了”的感觉,会让孩子心里产生出一种叫做“责任感”的种子。
就是这样朴实的大白话,就会让孩子们早早的明白,明白肩负起这份责任的主要途径——学习,好好学习!
为什么老话说:好的孩子不用管,管的孩子好不了。辩证来看,原理也在这——他有源动力。
说道这里,家长们知道了如何让孩子自觉学习了吗?
咱们再重新把前面说的捋一捋,并提炼一下:
好的成绩来源于自律(自觉)——自觉来源于有源动力——源动力来源于责任感——责任感来源于“有用”——有用来源于“被依靠(被依赖或被重视)。
这里,想多说几句:其实,你越早告诉孩子“生活的真相”,越早让孩子在你的呵护下亲自尝试“生活的真相”,对孩子来说,是莫大的幸福,虽然眼前要经历一番苦痛,但是这份苦痛,比起等他长大后,让社会、让他人使他明白这个道理、使他建立规矩比起来,孩子会真心感觉到幸福。
还有,第三个话题。
大人们总爱问孩子:宝贝,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?
我不知道,大人在问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,你是已经在潜意识里意识到“理想”,或者说“梦想”的重要性呢,还是只是人云亦云的随口问问来取乐。
当下,有不少家长反感填鸭式教学,向往推崇“诱导式、启发式”教学模式。但是诱导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什么呢?
它的实质就是通过启发和诱导,激发孩子对大千世界、对人类社会认知的兴趣,进而产生去探究的行为——学习。学着学着,就会产生今后我要如何如何,要怎样怎样——这就是“理想或者说梦想”的萌芽。
看到了没:梦想,也是产生学习自觉性的源动力之一。
为自己的梦想奋斗,是快乐的;为家庭的梦想奋斗,是幸福的;为国家的梦想奋斗,是伟大的。
好了,就聊到这里。